关于谷歌和苹果的开发者网站……

因为最近想尝试一下简单的平台相关的开发,所以分别浏览了谷歌和苹果的开发网站,对比之下觉得还挺有趣的。

谷歌的开发者网站(https://developers.google.com/)简洁而友善,开门见山,入口非常清晰,想关注什么产品直接点进去便知。进入Android开发者网站之后,也基本传承了简洁的特点,首页几个大大的区块是最新开发套件的下载、开发入门指南和实例。给我这样的初学者的感觉非常好,好像一切的踌躇都解决了。入门指南也是步步为营,解释得非常清楚。

苹果的开发者网站(https://developer.apple.com/)则比较感性,有大量绚丽的图片和视频,宣传标语也极具吸引力。进入Develop页面之后文档入口也比较明确,然而再进入Guide之后觉得似乎比较混乱,不知从何入手。几个针对自家开发套件的介绍也缺少相对清晰的学习入口。

那么其实我想说什么呢……其实我想说苹果的开发者网站里都什么玩意啊净是自己产品的广告除了吹牛没点正经东西你这是搞啥啊……

语与文

注:本来今晚我是要看专业书的,然而拖延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为了理直气壮地虚掷光阴,我暂时扔掉了课本,把今天这样一个小小的思考化作文字,转述给大家。这段话其实是我写完正文后加上去的,随着写正文的过程,今天这个小小的思考也逐渐地完善与扩充,最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自打幼儿园以来,便有一门课称为“语文”。语者说也,文者写也。“语文”的字面意思便是“说”和“写”。由是观之,“语文”这个词概括了这个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能力。

然而“说”和“写”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某些人(比如我)自认在说话上还有一些水平,然而真正落实在纸面,却时常觉得表达起来似乎远不如说话来得顺畅。对目前的我而言,最直接的反映就在书写病程记录的时候效率极低,严重拖慢工作进度。为何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常常说得头头是道,真正写起来就遇到很大的阻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就是文字表述较口头表述而言,本身就有着很多独特的难度所在。

不论是听讲座的时候,还是练习英语听力的时候,每个人应该都有所体会。聆听他人讲话,绝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是讲者的内容大意、核心思想。至于具体的句子,哪怕是刚刚听到,想要逐字复述都是极为困难的。这就为演讲提供了很多方便:文辞稍显不通畅?问题不大,不影响理解就好。搜肠刮肚却词不达意?用省略词糊弄过去便可。顺序稍显混乱?通过流畅的转折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的瑕疵。总之,讲也就讲一次,听也就听一次,有时没解释清楚的问题还能在答听者问的时候再追加解释,只要讲者想表达的思想本身是系统的、完善的,事后听者在脑中那么一组织、一加工,自然得到一种整体感。阅读文字则不同,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作者无法掌控读者阅读的速度、深度和次数,作者也不可能根据读者的反馈即刻作出进一步说明。于是再精深的理论,再难表述的思想,终将落实到纸面的一个个个字符上,没有其它出路。想不出如何表达?反正不能画个横线空着,也不好说“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词语,但是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文辞不够通畅?要么字斟句酌地修改,要么就赤裸裸地摆在纸上,随时供他人指摘。顺序不够工整?读者只要稍有察觉,回头一翻便一清二楚。此外,在演讲时,讲者的地位、语气、动作、神态,无一不对听者施加影响,而阅读时,前面这些干扰一一被排除(或许地位除外,但即便如此,由于本人不在面前,地位的效应也被大大削弱)。所以写文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断绝了一切打马虎眼的可能,一字一句供读者任意地审阅与评判。

所以写作这件事,就逼迫作者对表达的每个细节进行思考。光有个模糊思想是不够的,要把每个细节具象化,通过语言传达给读者。恐怕这就是写作对作者最大的锻炼与益处吧。

发牢骚的打油诗一首,题目我还没想好

手中病历心头念

桌上芳腾泪已干

身虽未动心已远

三刻五字磨时间

少年韶光匆匆过

光阴岂是金能换

战罢玉龙三百万

心身俱疲为哪般

今日打油歌一曲

焚笔毁砚睨人间

千年田换八百主

学霸能做几十年

人生苦短寂寥甚

权且梦中寻正见

无裘无马亦能醉

一生卢瑟皆随缘

——五一节间,万物清明,然万千杂事压心头,心中寂寞无人知。暂借文字放胆,作打油诗一首,发发满腹牢骚,权且博君一笑,手头事务,终须继续乃也。

农历新年……

现在确实是农历新年了……二零一五年零点零四分。外面烟花声很吵,我一点也不喜欢……

二月十四日那天对心仪的姑娘表白了,她说她没那么喜欢我,但是可以交往试试。然而在吃了顿饭又聊了一晚上之后终于还是……

嘛,祝愿看到的诸君心想事成吧。这大概是最高级别的祝福了,“心想事成”这种事,只有神才做得到吧?

IMG_20150218_160816

统一 Qt 4 和 Qt 5 程序的界面——简单方法

现在正是 KDE 4 和 KDE 5 家族(原谅我用了这个不严谨的说法,因为解释起来实在有点复杂)世代更替的时候。包括 kate 、Gwenview 等等在内的部分 KDE 应用已经基于 KDE Framework 5 。但是不知是因为功能特性已经冻结,还是开发者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精力解决这个问题, KDE 4 的界面设置对 Qt 5 程序是不生效的,再加上最初 Oxygen 主题标题栏的设计在外观上和窗口内容是整合的,一旦界面不统一,标题栏和内容不能融为一体,观感就会很糟糕。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今日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首先,如果是运行着 KDE 4 的话, KDE 4 的界面配置文件是 ~/.kde4/share/config/kdeglobals (有的发行版可能是 .kde 而不是 .kde4),但是对于 Qt 5 程序来说,每次运行的时候读取的文件却是 ~/.config/kdeglobals 。KDE 4 的设置只会修改前者,所以 Qt 5 程序的界面并不会随之变动。到目前为止, Plasma 5 似乎也不会改 KDE 4 的界面配置文件。

于是想统一界面,方法就很简单了。首先需要装好分别针对 Qt 4 程序和 Qt 5 程序的同名主题,然后删掉当前桌面环境不会修改的配置文件,并且创建一个同名的、指向能够改变的配置文件的符号链接就可以了。

例如我现在用的是 KDE 4 ,首先装好 KDE 5 的 oxygen 主题(不同发行版的包名可能不同,在 Arch 上这个包现在就叫 oxygen )。

然后把 KDE 5 的界面配置文件改个名,备份起来:
mv ~/.config/kdeglobals ~/.config/kdeglobals~

最后,再创建指向 KDE 4 配置文件的符号链接:
ln -s ~/.kde4/share/config/kdeglobals ~/.config/kdeglobals

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再启动 Qt 5 程序,显示效果非常完美。

一会得把这方法写到 Arch 的 Wiki 上去……

推荐一个无印活页本(文昌文具?)

不知道是否有人像我一样用活页本。

首先上个链接。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官方网站什么的,只好给一个×宝的链接了。

这个叫做“文昌”的活页本最早是在鄙校的超市中看到的。只有一个上书“文昌文具”的腰封,拿掉腰封之后看不到任何标志,封皮是竖条纹+喷砂处理。非常简洁干净,拿在手里质感也还不错。耐久度上也与“×边”之类的品牌不分伯仲。不过这个厂子大概实在是太小,连×宝上也只能搜到一家店面卖这个品牌。

嘛……其实推荐这个,或多或少也是在怀念自己在BJMU度过的一点点时光啦……

“智商不够为何还要学数学”

今天看到网友Enigma Huang网志中的《智商不够为何还要学数学》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晚上看到华工基友的消息,他的两门数学课都拿了满绩(95及以上)。虽然我这个学期的专业课成绩还没出来,但是知道大抵也就是7字头的了,不可能再高。感觉自己这个学期在数学上似乎并没有给足够的重视,只有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努力,但是最后还是考得一塌糊涂。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数学。但是自己又不想转专业,还是希望能读下去,起码老老实实熬过大二,大三分专业应该好些了吧。

想起一段在《罗马人的故事》中看到的话,摘抄下来权作自勉:

我不会说,这是由于我们的天分,因为这样说显得过于傲慢。我只想说,这是源于我们的勤勉,源于我们的热忱,源于我们对名誉的尊重。

人生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不断努力。但是,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显赫的声誉。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人,我想至少还值得从默默无闻和被忘却中得到拯救。

——小普林尼写给塔西佗的信

我想Enigma兄的智商还是在多数人之上的。只是在数学面前,大概没有什么人觉得自己的智商——或者更准确的说,智慧——是真正够用的。这种有心无力之感,想必善思之人都能够体会。

那么,对于智商更加不够的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

这是源于我们的热忱,源于我们对数学、对自然哲学、乃至对宇宙本身的敬畏,源于我们对耀眼的智慧之光的崇敬与欣赏,源于我们对突破思维疆界、发现新天地的渴望。

即使只是苇草,亦欲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这样的回答,够中二嘛?

《论语》三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