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
做事情
做内容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者……
关于谷歌和苹果的开发者网站……
因为最近想尝试一下简单的平台相关的开发,所以分别浏览了谷歌和苹果的开发网站,对比之下觉得还挺有趣的。
谷歌的开发者网站(https://developers.google.com/)简洁而友善,开门见山,入口非常清晰,想关注什么产品直接点进去便知。进入Android开发者网站之后,也基本传承了简洁的特点,首页几个大大的区块是最新开发套件的下载、开发入门指南和实例。给我这样的初学者的感觉非常好,好像一切的踌躇都解决了。入门指南也是步步为营,解释得非常清楚。
苹果的开发者网站(https://developer.apple.com/)则比较感性,有大量绚丽的图片和视频,宣传标语也极具吸引力。进入Develop页面之后文档入口也比较明确,然而再进入Guide之后觉得似乎比较混乱,不知从何入手。几个针对自家开发套件的介绍也缺少相对清晰的学习入口。
那么其实我想说什么呢……其实我想说苹果的开发者网站里都什么玩意啊净是自己产品的广告除了吹牛没点正经东西你这是搞啥啊……
新年2015,我也凑个热闹……
没力气做个年终总结,只是随便写点东西。
2014年,被现实生活的浪潮裹挟着狼狈前进,愿自己在2015年能够过得从容一些,找回一些真我。
《论语》三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闲愁?闲出来的愁?无病呻吟?
每天晚上我都会反复地想一些事情,然后难以入眠。今天则又是“我是否当初选错了专业”。之所以又想起这个问题,部分原因是今天重温了《计算的极限》系列文章,而这个问题也确实萦绕在我脑海很久了。
其实我选择临床医学作为专业,即使不是不折不扣,也至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当时的成绩考SJTU中意的专业似乎不太够,于是放弃了落在我头上的SJTU自主招生名额,这时候恰好又有了BJMU的自招机会,我参加之后恰好考得还不错,使得报考BJMU十拿九稳了。加上父母大人也都是医生,我也很崇敬这个职业,还想着探究一下人类的奥妙,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医学生。
无论是进大学之前还是进大学之后,我都在有意无意地骗自己说自己还蛮喜欢医学,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竟把它当成了真实。后来我扪心自问,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可曾主动地找过医学书来看吗?一次都没有。即使是入学以后,绝大多数时候也是抱有某种功利的目的,而非自身的兴趣来看书。这和我单纯地为了追求领悟的愉悦,主动找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书籍来读的情形则是全然不同。
我不喜欢临床医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比那些“好学生”们那样啃得动书本。我以前不把看书作为一件难事,直到学医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真的很难啃。理工科学生大概很少会喜欢一个需要大量背诵的学科,相比之下,摆弄一些零件、仪器或是算式要有趣得多。我承认每个学科都离不开一些记忆性的内容,然而理工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临床医学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就算你大脑堪比计算器、眼神堪比扫描仪,耳朵堪比多普勒雷达,通读柏拉图阿奎那康德罗素维特根斯坦,也仍旧推理、计算不出来一个两岁儿童在体温38度的情况下每天每千克体重应该补多少液体,了解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背诵前人用患者的生命换来的“神秘数”。每个亚专业每一年的新版诊疗指南就是待背诵的圣经。实际使用中,通常没有翻书的时间,没有验算的可能,没有重来的机会。
然而背书终究是无趣的,绝大多数时候这些知识并无深刻的洞见可言,也就无法给人带来顿悟的愉悦。而如果没有反复数次未能记住,带来的挫败感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以前一直不太看得起文科生(哲学系除外,虽然我并不同意把哲学与文史并列),但我此时有点想知道他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虽说中国内地的现代医学专业是不招文科生的,然而我常常想,是不是即便是招个二流中学的文科生,也能轻松碾压当年颇有些理科生骄傲的我(们)呢?
那些比我成绩好的学生之中的大多数却似乎看起来比我“蠢”得多,至少他们是不太想这些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做物理题也是学习,背医学书也是学习,没有太大不同。平时看看教材和参考资料(也确实看得进去),拿些不错的成绩,闲时就聊聊八卦,看看娱乐向的电视节目,然后就这样似乎还是颇为开心地生活。即使少数人想过,并且和我谈起过一些心向往之的东西,也大多叹一口气,然后继续做手头上的事。当然也许是我太迟钝,没有看出他们的苦楚,也或许是他们比我更有智慧,能够看淡一些我还看不淡的东西。至少他们能静下心来做事,将来大概也能混得不错,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某种程度上也还挺让人羡慕的。
为什么不尝试转专业/复读/毕业后直接转行呢?父亲大人说我不是什么非凡的天才,能混到本博连读的机会不容易,就莫要好高骛远,还是要走一条稳妥而平凡的路。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毕竟就是那些我有些看不起的同学们,他们的高数、物理、化学成绩也多在我之上。凭什么认定我转行之后,境遇就比现在更好?随着年纪的增长,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少,转行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没有笑对风险咬牙冲刺的魄力,就注定随波逐流,平庸下去。
有人说我之所以会想这些,还是因为太闲。如果每天忙得团团转,大概倒头便睡,不会有闲心浪费好几个小时来码字。只是那样的话,我大概只会更加看不起自己了。
我码下这些文字,是希望有人看到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然而别人看到了,能给我提供什么实质性帮助吗?或者至少有人能给我一个我未曾想到过的、新鲜的安慰吗?大概只会被人说成是无病呻吟。然而我是不相信除了沽名钓誉、骗钱、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以外,有什么人有心情去无病呻吟的,那只是别人还体会不到作者的苦处罢了。当然,人类并没进化出心灵感应,这不是任何人的过错。
和我一样不甘平庸的平庸之辈们啊,我赦免你们的罪。
网页应用?
我其实一直搞不太清除究竟如何定义网页应用,据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在浏览器中的应用。尽管我对网页应用没有什么好感,不过不管用哪种技术,软件首先要“能用”。现在看来,在任何平台上,装机量最高的解释器/库套装就是浏览器。
至于效率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写的程序功能实在是太简单了。不过JavaScript没有I/O,目前的想法是学一点node.js……
注意力涣散的我的胡思乱想
一直以来我都在苦恼,每次干“正事”(看教材、写病历)的时候效率都低得要命,一个晚上下来看个七八页都有困难。我一直秉承的都是“看书的时候要多思考”的方法,因为不思考实在是很难看懂,可惜这一思考,思绪总是不由得飘到了别的地方,又因为胡思乱想确实比老老实实看书要有趣得多也容易得多,所以再想把思绪拉回来就挺有难度了。
那么……我到底想了些啥?
于是我在昨天短暂的看书时间中,记录了一下当主线程被长时间阻塞时我的一些想法:
- 发表“读书与画重点:三层境界”的观点
- 设想未来带学生的情景
- 设想未来讲课的情景
- 设想同学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和处理
- 设想在课堂上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
- 设想急诊手术的情景
- 设想未来的配偶最好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学科的学位
- 设想给他人描述溢出漏洞的原理
- 设想给他人推荐编程语言
这些并不是全部,有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就没有记录下来。
这种“身未动,心已远”的痛苦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
另:关于“读书与画重点:三层境界”
提出背景是我看到某同学边看《外科学》某章节,边画重点,最后几乎画满了这一章的每一个字。
于是我的观点是:
画重点,其第一层境界,乃不知何为重点;其第二层境界,乃满眼皆是重点;其第三层境界,在课本如废纸,重点自在心。
由此观之,某同学已经达到了第二层境界的顶峰,而我似乎还在第一层境界转悠……
线性代数……
话说我大BJMU临床专业第一年中是有一些重要的近代科学基础课程的。于是在我了解过半吊子高等数学,背了忘无机化学,常瞎蒙有机化学,以及凑合用经典物理之后,唯一我(基本上)毫无概念,而又横亘在我面前的重要阵地就是线性代数了。由于线性代数用处实在是太广泛了,所以看起来似乎是无论如何都绕不掉的。好在高中阶段咱学过一段叫做“矩阵与变换”的课程,讲了一部分矩阵(特别是二阶阵)的知识,所以倒不算完全不懂。
可汗学院上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课程,不过看起来内容很多,投入进去的话烂尾的几率极大。所以目前比较好的方案似乎只能是找找简单的,介绍性质的东西来看,先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了解一下。不知道有没有给我这样半吊子来看的教材……
这个时候是否应该上知乎/Quora去求助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