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4,穿机了……

这游戏其实我07年刚出的时候就想玩了。其实也的确玩了。可惜当时PC性能太有限,最低分辨率最低特效跑起来FPS平均依然是个位数(详见曾经的网志文章),而就这样我还玩到了追捕扎卡耶夫之子。那不是玩,那叫自虐……如今有了新PC,总算可以顺畅地玩了。

节奏很紧凑,玩完之后觉得故事有些短。但要细细看起来似乎也还比较丰满,许是因为始终处在一个快节奏、连续的剧情中,最后的结束才有突然之感。由于剧情我早就看过,所以也便没有像初次玩时那样的震撼。不过保罗·杰克逊死去的和最后大家罹难,用枪杀死扎卡耶夫,卡马洛夫的人马赶到等剧情还是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也许部分人对使命4这样两点一线式任务模式不以为然,但我依然认为这种日式RPG常用的风格可以给人以最大程度的带入感,同时也给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引导。如果潜入切诺贝利那关完全由玩家带队,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解决问题吧。

还有更高的难度和Arcade模式可以挑战,很多东西等待开掘。更何况还有最精彩的网络对战。不过使命4里的武器射击精度都那么高,允许开瞄准镜的话会不会死得太快呢?

关于使命6乃至7……有点想买光碟,不过国内没有卖而国外又太贵。还是等过一阵子再考虑吧。

ideapad Y460到货

今日订购之ideapad Y460到货,恰逢学校委托非编任务,甚好。

硬件方面,双核超线程 2.13GHz的Core i3、2G DDR3 1333内存、Mobility Radeon 5650。
16:9屏幕,非编时较之4:3甚强,然纵向很有些拮据,私以为所谓“黄金比例”,或只在观赏影片时有用;日常办公,16:10方是最佳。
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皆令人满意,然色彩还原似乎有些问题。白色是纯净的白色,而灰色给人略带茶色之感。不知是私看惯了原先那台PC的色彩效果还是屏幕本身存在问题,不过无伤大雅,也就不打算去更换。
至于摄像头、麦克风云云,有与没有,关系甚小,不予考虑。

温度控制方面,私平时只启用i3上之集成卡,日常工作甚凉爽;切换至ATi并烤机时则甚热,或与夏季有很大关系。

系统方面,虽为Home Basic,但日常应用已足够(何况还可Hack注册表开启诸多Aero效果),在Win下首要保持的是系统稳定,故便不打算用纷繁的软件破解。日后装Linux,折腾机会颇丰。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订购了ideapad Y460

说实话我从设计上更喜欢Thinkpad,一直以来用的也是Thinkpad。ideapad那种纷繁复杂的设计真的不是我的所爱。然而Y460的配置实在是太诱人了,又有多点触控的板子,令人一瞬间就有了购买欲望。虽然前一代(Y450)散热有问题,不过作为一个和散热战斗数年的人来说,这点问题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
Core i3、HD5750,我就不信这回跑KDE的kwin特效还会不流畅……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开源界的驱动能否支持这么新的硬件,说不定问题还会很严重。但无论如何,Win7应该肯定是能用得很畅快,CoD4、Vegas、SC2啥的经过一番设置应该也能跑得顺了。
要一周左右才会到货,看来近期给学校的非编工作还是要在老PC上面运行。

说实话我从设计上更喜欢Thinkpad,一直以来用的也是Thinkpad。ideapad那种纷繁复杂的设计真的不是我的所爱。然而Y460的配置实在是太诱人了,又有多点触控的板子,令人一瞬间就有了购买欲望。虽然前一代(Y450)散热有问题,不过作为一个和散热战斗数年的人来说,这点问题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
Core i3、HD5750,我就不信这回跑KDE的kwin特效还会不流畅……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开源界的驱动能否支持这么新的硬件,说不定问题还会很严重。但无论如何,Win7应该肯定是能用得很畅快,CoD4、Vegas、SC2啥的经过一番设置应该也能跑得顺了。
要一周左右才会到货,看来近期给学校的非编工作还是要在老PC上面运行。

信手闲话:重装Kubuntu/Chrome问题解决/关于Linux新手揽胜

前几日胡搞OpenSUSE,显卡驱动存在问题,刷新错误且效率异常之低,更新后未果,且包管理方式实难适应。况KDE4.44已进入kubuntu之ppa源,遂决定换回kubuntu,未曾想如此却解决若干旧问题。

Google Chrome曾有部分网站字体不渲染之问题,升级后重装Chrome,矢量渲染已正常,想是为视觉效果一致,私曾装某GTK主题引擎之故。前几日CPU温度有时异常飙升至90度——奔腾M系90nm工艺,温度高于当今较新CPU,但高于85度必为异常——以致用PC时常提心吊胆。重装后亦解决,不知何故,或与KDE4.44有关,私或将前去官网披阅发行注记。

私曾提到《Linux新手揽胜(三)——发行版的选择》,却终未完成,除去私较懒这一原因外,更因私实无甚资格评说。私真正能称得上“用过”的Linux发行版仅有ubuntu(kubuntu、xubuntu)与fedora,Debian、OpenSUSE则浅尝辄止,Arch等甚至未曾安装;况发行版于官方往往有详细介绍,无需私再赘述。私或将写些与KDE体验相关之文章,可使更多用户了解、体验KDE,甚善。

另:整篇文章本已写好,发表后文中内容竟皆失,惟余空白,私未留底,只得重打,甚奇亦甚恼。

《刃——复刻增强版》

 

 

写在前面:

无耐心读我自说自话无聊言论的请直接跳转到后面的下载地址,读不读下面的东西无伤大雅。

样一的话:《刃——复刻增强版》的相关

说来也巧,原版的《刃》发布时间是08730日,现在复刻版推出几乎是刚好一年。

说句实话,《刃》这部MV其实并不如《东方索龙记》华丽、好看,分辨率很低,而且又是黑白的效果,一个画面根本容不下什么东西,不过单从剪辑而言是我所有作品中剪辑水准最高的,包括镜头缩放在内的很多地方的处理我都用了不少心思。有的时候一个镜头的大小、缩放的时间这些看似简单的处理要反反复复调节很多遍才能接近脑海中所想象的效果,再加上PC性能不济,的确是很费时间的。当然这部MV缺憾也的确不少,包括同屏元素少、特效的缺失以及片尾颇有凑胶片性质的图片展示等等。所以制作“增强版”的想法确实很早就有了。不过由于我的硬盘空间实在是捉襟见肘,几乎全部的素材都已经被删掉了,再想有大动作实在是难上加难,只好去改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不过这样也好,从《刃》完成之时它的主题就已经被钉死了,如果非要把素材重新组合过,再传达个什么不同的思想,那还是《刃》么?难说啊,难说……

正如我所提到过的,新的《刃》在改动上非常少,而且实在是太不明显,就连我自己看的时候也颇有一种“大家来找茬”的感觉。不过这次总算没有凑胶片的东西,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一番设计,想必自己也不会后悔了。当然,如果看官们真的感兴趣,也可以找找哪里有了修改(很多都是细微的),如果能找全的话我会很高兴的——另外,如果有人能一眼看出MV的最后一个画面的背景和MV的正式部分有什么关联的话,我会十分佩服的。

还是要感谢那些人,Xial1030(桃子)、Ziablo、雪澈、灵魂(Anl)、小柳生(梦妍姐)以及Allen24和曾经的同学BartonBAX(注:此为化名)。

最近在打MBAC,色彩艳丽动作流畅,也许下一个MV会是和MBAC相关也说不定。不过那就是我再次闲下来之后的事情了。

——右京样一(Ukyoi

下载地址及方法:

 (注:如果您看到了这里请务必读到完,不然“可能”会后悔)

 

首先,请下载这两个文件,它们存储在微软SkyDrive上,因此尽量不要用下载工具以避免各种错误。

 

之后,将两个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用winzip、winrar或者7-zip任意一款工具打开扩展名为.001的文件即可解压观看。

如不能观看,则可能是没有AVC(H264)解码器,请自行寻找,推荐一款工具:“完美解码(PureCodec)”。

不能忍……不鄙视一下GFW不行了

天朝GFW的威力,我曾是有亲身感受的。最先是Wikipedia,还算有点良心,现在给解禁了。看在您们解禁Wiki的份上,莫名其妙地和谐着那些小网也就罢了,本身是些无伤大雅的东西;之后又是Youtube,也罢,别的网站也不是不能看,大不了我的那些MV我再出个下载版好了。这些我们都忍了……

可惜微软bing(必应)真是生不逢时,刚刚推出的业务在中国才落户了两天就被和谐掉,让人不禁以为是六什么四二十周年的大礼,其实人家小平同志都说了,我们不去评论,让历史给出答案,这样藏着掖着岂不是欲盖弥彰?再者说,您说搜索引擎能搜到不和谐内容,那您和谐您就只和谐个搜索引擎好不好,跟着WindowsLive几乎全套东西都登录不上,搞得我以为微软服务器故障,好几天都没看成邮件。搜索业务您和谐了,您说中国有自己的引擎(说实话LJ百度我真是不想再用了),况且还有Google呢。可您屏蔽了Live Mail您横不能说“中国也有自己的邮件终端,你去新注册个”吧?

而且您要真有本事弄个技术高一点的也算是长了您们的神威,少给我们整那些个随便找个VPN就能攻破的破玩意儿,也不知是您们自己是脑残还是当所有中国用户是脑残。

我不是微软的狂热者,更不是微软的枪手。只是我很喜欢并且还用着WindowsLive的服务,只是为必应打抱不平。今日我用VPN代理登录LiveSpace发这篇文章,也许现在没几个人能看到,我也不求多少人能看到,只可惜因为您们,整个政府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很多。

——穷酸怀志人·右京样一

WindowBlinds和firefox3.0

好久没有更新这里了,主要是因为忙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过我始终没有遗忘。最近试用了不少东西,把我的PC折腾了一番,甚至还因为装ubuntu和分区搞得硬盘分区表挂掉一次。最后,既然我已决意不再玩大型游戏,索性就奢侈一把,用WindowBlinds给XP换上一套类似Aero的外壳。

不过这样却引来了问题,IE8和WindowBlinds不兼容,使得有的按钮和label看不到。无奈之下为了保全兼容性,用了firefox3.0。

火狐的早先版本我是用过的,不过当时我并不十分感冒。没曾想firefox经过这些日子竟有如此大的进步。资源占用小,可以完美浏览绝大多数网站(包括Webkit引擎一直有问题的windows live),功能齐全。对我来说这样就足够了。

中国大陆居然能登陆维基百科了!

伟大的祖国终于开化了……
终于响应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了……
大陆终于能登录维基百科了……
 
貌似现在中文维基的条目是最少的,只有20万1千多条……人家英文的有2.494×10^6条……差距啊……
所以各位莘莘学子要去更新啊……
 
持续更新中……

我和我的ThinkPad(二) 修理篇

大家在第一回中也看到了,我这台ThinkPad在温度上似乎并不令人满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德国人开发的利器——ThinkPad Fan Control(ThinkPad风扇控制),这个工具的风扇控制倒是一般,但是却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重要部件的温度。我看到显示芯片(GPU)的温度比CPU还要高上很多。本来CPU和GPU使用的是同一套散热系统,温度相差这么大是不正常的。因此我终于下定决心——拆机!

在解决掉N多难题后,我终于把键盘和面板的螺丝全部拆下,并卸下了ThinkPad那引以为傲的铜制散热管。然而我却惊异地发现,显示芯片的硅脂不仅很厚(竟然是橡皮泥状而不是膏状的),甚至都错了位,竟然都没有覆盖住整个芯片。也许是因为R51e从模具和主板架构上都师承T4x,但是由于使用了ATi的主板或是使用了新的芯片,显卡位置稍微有些不同,这才造成了这样的问题。看来问题已经比较明朗了,我将原来的导热块移了移位置后装了回去,等待买了硅脂后再加上。

后来硅脂买到了,我也着手准备加硅脂的问题。第一次我往硅脂里掺入了铅笔末以增加导热性能,由于紧张,着实花费了我不少功夫。装回去后,温度和上次把导热块移位后差不多,这让我有些失望。不过既然加装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个成功吧。不过糟糕的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居然出现了令人惊异的花屏+泛白现象。看样子是哪里出现了短接(很可能是显示芯片)无奈之下,只好重来,这次没有加铅笔末,但问题依旧,更可怕的是,现在甚至出现轻微形变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就这样反反复复拆装了好多次,依旧未果。甚至给联想发了邮件,但也没有得到问题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为什么原来的导热块那么厚?应该知道,无论导热硅脂的导热性能多强,也不会强过铜制散热管,所以原则上说,在和芯片充分接触的情况下,导热块应该是越薄越好。难道是因为是要刻意让铜制散热管远离芯片?于是乎再拆机,发现显示芯片四周有不少电阻,这些电阻正好被覆盖在铜片之下,很可能是这些电阻短接引起了问题!可惜原来的导热膏已经不在,只好仅通过“掰铜片”的方法让其避免短接。改造完毕后,竟然非常成功,电脑长时间运行同样稳定。只是这不是长久之计,看来以后还需要绝缘胶布的帮助。

这次改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不过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改造中需要特别小心了……

右京样一(Ukyoi D)成于2008年7月25日

推荐个好用的软件——SRS Audio Sandbox

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也在使用比较老的本本,也在为自己的本本难以提供出色的音效而发愁。不过现在有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一款由美国SRS实验室推出的软件——SRS Audio Sandbox。
SRS Audio Sandbox是由美国SRS实验室推出的一款产品,SRS通过大量研究,利用了心理声学和听觉动力学开发了这样的软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音响效果,甚至可以在双声道扬声器下模拟出5.1声道环绕立体声。当然这样的模拟很难真的替代真正的5.1声道音响,所以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量使用高品质的声卡和扬声器。
但美中不足的是,SRS Sandbox目前需要付费。当然在网上也可以找到破解和汉化版本。不过要注意的是,目前SRS Sandbox还停留在1.9.x.x版,网上流传的2.12版不要轻信。
另外,SRS Sandbox可能跟某些程序出现冲突(目前已知的是伊苏6中文版),还请大家注意。
 
官方网站:http://www.srsla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