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有图有真相——用事实说话,看Google是怎样被央视CCTV陷害的

声明:本文转自“试;水;的;鸟’s Blog”,原文地址涉及敏感信息,不便直接贴出,大家可先翻-墙,并使用谷歌搜索相关内容。
 
 

近日,央视爆出谷歌搜索出现大量黄色词条的信息。一个引起舆论强烈反响的例子是,在谷歌搜索“儿子”竟然也能搜索到黄色词条。那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谷歌是如何被陷害的:众所周知,谷歌关键词提醒是计算机自动摘取最近最流行的关键词来生成的。于是某些人利用这一点,大量在谷歌上搜索黄色词汇,陷害了谷歌。

在谷歌搜索趋势图,Google Insights for Search,以及一些第三方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
在央视曝光谷歌之前7天:

1.有人故意在谷歌大量搜索黄色词汇,使单日黄色词汇搜索量同比猛增 5950% ,单月搜索总量与上月相比增幅达数千倍
2.这些搜索量100%来自北京
3.这些搜索量几乎呈线性急剧上升,理论上这些瞬时搜索量应该服从正态分布并是突发性的,换句话说,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以下再附上几张类似图表,请注意峰值全部在6月17日,即CCTV节目(6月18日)播出的前一天。


为做对比,说明搜索引擎的统计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来附上一张对关键词“天气预报”的搜索统计图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年搜索量应该大致呈均匀分布,考虑到搜索引擎的普及使用,会有一个逐渐升高的趋势,但绝不可能出现在某个月份呈直线上升的情况。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不是北京的人们在6月份,由于夏天到来,荷尔蒙分泌过多,导致对“儿子母亲不正当关系”这样的黄色词汇搜索过多呢?我们且来看这张对关键词“日本女优”的搜索统计图表,

可以看到,对关键词“日本女优”的搜索量全年大致呈均匀分布,甚至在近期有下降的趋势。那么,这种近期全民荷尔蒙分泌过多的情况也应该被排除了。并不是说对所有黄色信息都有大量的搜索需求。搜索数量呈急剧上升的关键词,只局限在媒体大书特书的几个词汇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其急剧上升阶段和峰值都在媒体报道之前,显然,这不是自然的结果,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是谁让谷歌如此低俗?

[转载] 谈论 学习一下德国人民的翻墙精神

 

引用

学习一下德国人民的翻墙精神
最近常听到有人抱怨穿墙太麻烦,俺心里就嘀咕:你要是知道当年德国人民翻墙的艰辛和危险,或许就不会再抱怨翻GFW这堵墙的麻烦了。
  说到德国人的翻墙,比较关心政治的同学应该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柏林墙”(具体介绍见“这里”)。从某种意义上看,东德共党在60年代建造的柏林墙和中国共党在21世纪架设的GFW真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堵“墙”都是用来阻止本国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各位同学们目前的处境,和当年东德老百姓的处境也很类似——都在挖空心思琢磨翻墙之术。
  有鉴于此,俺今天特地献上当年收藏的一篇翻(柏林)墙的老文章(附在后面),希望给那些正在翻墙或者准备翻墙的同学打打气,鼓鼓劲。为了追求自由,突破GFW的那点麻烦算得了什么(翻墙的入门介绍在“这里”或“这里”)!记得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有句台词: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口。俺借用一下,篡改成:追求自由的人,总能找到“墙”的突破口。
  另:此文的作者已不可考(至少俺是没考证出来),不过里面的事例可能摘自“北明”发表在“中国报道周刊”(被墙)的一篇文章(见“这里”)。 ------------------------------------------------
翻越柏林墙的故事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1963年6月25日于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
  德国的柏林墙是东德于1961年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随后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了统一。
   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家百姓的墙”。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墙所代表的不是肯尼迪,冷战这样的大字 眼,而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在这堵墙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仅在此记 录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故事。常觉得,我国和西方的历史,记录很不一样。在我国的历史记录里,少有这样详尽,乃至繁琐的小人物的记录。所以读西方的历史,经常 觉得过于平淡,过于拘泥细节而不见大方向。然而,却自有一种力量在。柏林墙的故事,在西方的历史里,感觉不但不惊天动地,或者剑拔弩张,反而竟然多有幽 默。当然,是黑色幽默。 又一个“中国长城”   万没有想到,在柏林墙纪念馆会读到我们中国的名字。柏林墙工程的代号,就是“中国长城第二”。
   1961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 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应该说,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 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
  不过上帝实在会开玩笑,就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 äº†ç¿»è¶ŠæŸæž—å¢™ï¼Œé€ƒäº¡è¥¿å¾·çš„â€œæ Ÿæž—墙传说”。东德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精神,给柏林墙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 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 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 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 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 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这个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
  然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著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 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 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的竟然这样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这是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也许这第一个人就定下了逃亡柏林墙故事的基 调。
  在柏林墙传说里,有眼泪、有悲壮、有无奈;但同样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泪微笑的故事。 最可爱的人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是阿根廷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再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两位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 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亲爱的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 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
  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如果故事到此为 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但是这 时候,阿根廷人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也想照办。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 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
  阿根廷人开著这 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 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
  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最悲惨的人   写可爱是容易的,面对冷酷的现实,人类用自己的信心,幽默来反抗,说起来即使是最大的冷酷,也压不下那希望和温暖。然而要写悲惨,实有些下不了笔。
  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著。西德的警察冒险跑 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 去了自救的能力。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50分钟以后,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 nothing,香港电影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 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这里的故事太多,最悲惨的,一是在离墙最后一米处熄火的那辆装有数十人的大客车。二就是布鲁希克的故事。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同样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 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弹] ]>

[转]这才叫有价值的愤青文 谈论 党和互联网的较量

这年头不少人以“愤青”自居,不过愤青也分真伪也分素质高低。高素质愤青未来一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至于伪愤青,把您当菩萨供起来大概也难解您心头那些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所以,整天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伪愤青们还是省省吧,如果有幸到了这里,我不用说什么话就足够让你找个地缝钻下去。不过嘛……貌似伪愤青自然也“不屑于”光顾这里吧……

愤青?没什么不可以,问题是您得整点有营养的,比如写出下面的文章。

引用

党和互联网的较量
伟光正最近和广大网民干上了,折腾了一堆事情出来(比如:强制推广“绿_垻”、打压Google)。正好今天又赶上伟光正的88岁生日,俺就来分析一下伟光正的司马昭之心。

  ★宣传的重要性
  其实在尚在建国之前,精明(说难听点叫狡猾)的老毛就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在和国民党PK的时候,老毛充分发挥了宣传战的威力,经常在舆论方面占据上风,搞得老蒋灰头土脸。
  建国之后,由于掌握了国家政权,为了更好滴控制和利用舆论、忽悠广大滴老百姓,伟光正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宣部”。这个部门的权力很大,凡是和舆论宣传沾边的事情(比如:从大学到幼儿园的教育,各种报刊、杂志、书籍的出版,电影、电视、电台的播放),它都要过问。
  通过中宣部无处不在的控制、不遗余力地忽悠,祖国各地,处处都是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处处都在体现着党的大、荣、确。即便像八 9年夏天那个那个震惊世界的事情(说震惊世界,一点儿也不夸张),在中宣部的消息封锁之下,也渐渐地被很多人淡忘了,就好像八 9年的夏天,啥事儿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互联网的威胁
  虽说中宣部很牛很强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宣部的好日子也渐渐到头了。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的差异,主要有如下几个:
  ◇信息来源的差异
  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很少。比如报纸杂志,主要都依赖少数的记者和编辑传播信息;比如能写书出书的,也仅限于少数人。这些人不光人数少,而且真实姓名都在中宣部掌握之中,受制于中宣部的控制。谁要是敢有出格的言论,轻则丢掉饭碗,重则坐牢杀头。
  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众多,比如BBS上,每个成员都可以尽兴发言;比如很多人都可以写博客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互联网上发言的人,很多都是匿名的。众多的信息源再加上匿名机制,使得中宣部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信息传播的差异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比较单调:基本上是单向的,一对多的。信息的受众难以和信息的发布者进行沟通反馈,也很难把接受的信息再传递给周围的人。
  有了互联网之后,信息的传播变为双向的(比如BBS的回帖、Blog的读者评论),而且信息受众很容易把信息复制给其他人(比如邮件转发、IM转发)。随着最近几年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兴起,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了。比如Twitter传播实时新闻的速度就快过传统媒体(具体见“这里”)。

  上述的这些特点,使得中宣部的新闻管制和消息封锁措施,大打折扣;也导致了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相对传统媒体而言)。

  ★伟光正的老招数
  伟光正当然不是傻X,它当然也看出了互联网的威胁。所以,它开始想尽办法去控制互联网上的言论。最近几年,伟光正利用如下招数进行互联网的监控。
  ◇GFW
  首先,是通过GFW进行互联网的信息过滤。这个GFW的全称是“Great FireWall”,没听说过的同学,请看“这里”扫盲一下。通过GFW的封锁,使得国内的普通网民看不到某些(对党不利的)国外网站。
  ◇备案制度
  备案制度主要针对那些开设个人网站的同学。伟光正通过网站备案制度,来威慑这些同学。一旦发现某个网站稍有不轨行为,即封杀之。
  ◇五毛党
  没有听说过五毛党的同学,可以先看“这里”的介绍。通俗地说,五毛党就是伟光正雇佣的托(也叫枪手)。这帮人经常混迹于各大BBS,专门为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伟光正企图通过五毛党,忽悠那些比较纯朴、比较幼稚的同学。

  ★伟光正的新企图
  上述那些招数,刚开始用的时候,或许有些效果。但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间长了之后,大伙儿也都想出各种应对的法子。比如,对付GFW,就有各种翻墙技巧(可以参见俺的帖子)。为了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伟光正又想出了几个新招。

  ◇绿_垻——客户端的GFW
  为啥伟光正要强制推广“绿_垻”捏?因为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深谙穿墙之道,把GFW搞得千疮百孔。所以,伟光正这回干脆把GFW强制安装到每个网民的PC上。直接在你的电脑里对你实施监控。表面上,“绿_垻”是过虑色_情_信_息;实质上是监控和过滤政治敏感信息。
   比较讽刺的是,伟光正的想法虽然挺毒辣。可惜“绿_垻”实在是太滥,不光自身安全漏洞一堆,还被曝光剽窃开源软件的代码。不过俺相信,伟光正将来肯定会 不惜血本,打造出功能更强,更完善的“绿_垻”二代、“绿_垻”三代。将来,只要你装上“绿_垻”,你在互联网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伟光正的掌控 之中。

  ◇打压Google——为后续的阴谋铺路
  前几天,伟光正利用CCTV高调抨击Google传播黄色信息。稍微有点技术头脑(懂得搜索引擎常识)或者稍微有点政治头脑(懂得伟光正的人品)的同学都应该能看出: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惜CCTV迫害Google的手法太不高明,漏洞百出。已经成为网上笑谈。
   俺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伟光正会以Google涉黄的事件为借口,逐步封杀Google的各个产品(比如GMail、Google Reader、Google Docs、Google Groups)。因为Google的这几项产品都支持https方式,都是有效突破GFW的利器(具体如何利用,可以参见“俺的帖子”)。如果伟光正真这么干,最终可能只留下一个被阉割过的“Google.cn”。那些很依赖Google产品的同学,要有心理准备啊!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7/par
ty-pk-internet.html

[转]实用文章 谈论 如何翻墙?——写在Blogspot被封之后 {09-09-29}

这是一篇引用文章,原文请点击链接查看。 

引用

如何翻墙?——写在Blogspot被封之后 {09-09-29}
  公元2009å¹´5月,BlogSpot又一次撞墙,被GFW封了。可怜俺的纯技术博客(在“这里”)才开张不到半年,即遭受池鱼之殃。还好当初俺留了一手,在CSDN建了个镜像Blog作备份。为了让俺博客的上千个读者能够继续访问,咱特地写一个扫盲帖普及一下翻墙的知识。熟悉翻墙套路的老手们就不必浪费时间看本帖啦 🙂

  ★GFW扫盲
  如果你从来不知“GFW”为何物,俺通俗地扫盲一下:GFW就是我党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和封锁,下大力气、花大价钱搞出来的一个东东。既然是花大价钱搞出来的,自然是很牛很强大。这个玩意儿具有如下基本功能:DNS欺骗(域名劫持)、IP封锁、关键字过滤。通过这几项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网民看到党不想让你看到的信息。因此,你上网的自由和你的知情权,也一并被党剥夺了。
  为啥我党要不惜血本搞GFW捏?为啥我党宁可得罪广大网民(已经超过三亿)也要搞GFW捏?关于此中之奥妙,请看“党和互联网的较量”(墙内镜像在“这里”)。如果你比较好奇,想了解更详细的关于GFW的介绍,请看“这里”(需要翻墙:-)。

  ★Google的一系列产品
  Google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基于Web的产品(比如Gmail、Google Reader、Google Groups、Google Docs),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支持https方式访问,因此可以被用作穿墙利器。俺今天就拿其中的几个来聊一聊。
  ◇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实在是居家旅行、翻墙必备的好东东。它本身是纯Web方式的RSS阅读器(无需安装第三方软件),而且还支持https的加密方式。
  有鉴于许多被墙的网站(包括众多blogspot、某些邮件列表、某些BBS)都提供了RSS订阅。只要把这些RSS订阅源加入Google Reader即可轻松穿墙。使用此招数的关键是:切记用https方式(https://www.google.com/reader/)访问Google Reader,千万不要用http方式。
  如果你尚未使用Google Reader来订阅博客,强烈建议你试试看,效果包你满意。
  ◇Gmail
  Gmail的Web操作界面,相当滴好用(从它这几年的市场占有率猛增就可以看出来)。由于Gmail本身支持https方式访问,因此也成了另一个翻墙的利器。使用Gmail之前,记得到Gmail的“设置”界面,找到“常规”标签页,把里面的“始终使用 https”勾上。
  有些敏感的网站(比如美_國_之_音),为了便于大伙儿访问,专门提供了邮件订阅功能:你可以通过邮件获取这些网站的每日更新。还有很多论坛(比如Google Groups上的论坛),也都提供邮件订阅功能。有了Gmail之后,你就可以用它来获取上述网站的内容更新。
  另外,Gmail还可以用来获取一些翻墙工具(后] ]>

深入浅出的力量

最近突然对python编程语言有了一些兴趣。python真的妙不可言,有着和Scilab一样的简单语法,却没有Scilab对环境的挑剔——你可以在基于任何一个你知道的语言的任何一个你能想到的PC操作系统使用它(因为它全部基于Unicode)。在网上找到了《简明python教程》(《A Byte of Python》)的中文版,但从2.0进化到3.0,python的语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老版本的教程不再适用,3.0版本却尚未翻译完成。有人建议使用2.0的教程并对照修改列表(英文)学习,或者干脆读英文的新版教程。但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实在缺乏信心,最终还是找到了翻译后的python官方编辑手册。然而编辑手册翻译得并不完善,中间的错误和脱漏比比皆是。只好带着几分无奈到a byte of python的官方网站看英文版。令我没想到的是,《简明python教程》的英文版竟然如此易读,如果不算上一些专业术语,可能只需要初中毕业就可以顺畅地读下来,例子也十分恰当完整(而不是一个个让你不知所云的片段),这样的读物大概自打我进入高中之后就很少见到了。


作为面向门外汉的文字,究竟应该在所谓的“严谨”和“易读”之间做到一个怎样的平衡?我想《简明python教程》给出了答案。对于一个初学者,也许所谓的“严谨表述”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最重要的是将“核心”传递给他,这时一个例子或是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甚至能够胜过千言万语的理论说教,《A Byte of Python》的作者Swarrop显然明白这一点。相比之下,站在初学者的立场反观我自己的一些文字(包括最近所作的Ubuntu9.10体验),则到处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词句,自己却还天真地以为这样才够“专业”,实在是自惭形秽。

附:
《A Byte of Python》官方网站:www.byteofpython.info

下雪了居然……

不仅下雪了,还下得颇大,想必今天路上交通压力会更大,本来打算这两天清闲去买点东西,看来困难就更大了。

北京很少这么早就下雪。记得有一年愣是到了12月31日才下了冬日的第一场雪。莫不成是老天爷看不过眼我们现在的悲惨生活,不禁涕零了?

Ubuntu9.10体验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Linux死忠,也并非对Windows缺乏好感,只是单纯地喜欢尝试新鲜事物。LinuxWindows各有千秋,希望这篇文章不要引起“哪个系统更‘好’”这方面的讨论,如果要讨论,关注与优点和缺点本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有价值的话题也许更好。您说呢?

尝试Ubuntu9.10(包括beta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问题依旧存在,但进步也是可以看得到的。不过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太忙(其实太懒也是一大原因),一直没有写出自己的完整体验。趁着这此的空闲,我打算把它写出来,也算是为想体验UbuntuWindows
用户提供一个参考。


首先说一下版本。Ubuntu的版本命名方式是根据发布的年份和月份定下的,“9.10”意味着是200910月的发行版,而非意味着隶属于“9”系列。Ubuntu通常每半年就会有新的发行版,其中会包含一些系统上的关键更新(通常意味着核心方面的重要进步),而一些小修小补则通过日常的更新完成。也许初用Ubuntu会对它如此频繁的更新感到非常不习惯。这也是Ubuntu的“追新”理念所决定的,每次的版本号进步可以看作windows中的“Service Pack”,如果您很看重稳定性,则不妨考虑LTS(长期支持)版本,每个LTS版本将提供三年的支持,三年之后新的LTS版本将会发布。


说了这么久终于进入正题——9.10版本的改进。


界面:


升级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界面的变化。登录界面趋于成熟,并且进入系统的动画也变得华丽很多,默认主题Human做了相当多的调整,图标变得更加晶莹圆润,可惜的是在我个人看来,默认界面仍旧说不上“赏心悦目”,现在我仍旧在使用“清爽”主题。界面方面一个颇有争议的修改是字体,9.10的系统字体竟然默认开启了点阵,点阵渲染出现在2009年的系统里未免太不和谐。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家父就很喜欢点阵,说这样看得更清楚。不过点阵仍然可以去掉,但可能得费点劲敲命令了。


关于视觉效果这方面的改动不算太大,原来的特效还都在,只是原来关闭窗口的动画变成了打开窗口的,现在的关闭窗口动画则变成了单纯的淡出。



视频、音频和娱乐:


视频方面,播放器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全屏下控制器消失和出现有了淡入淡出效果,并且闪烁现象也消失了。MKVFLV的解码器无论是性能还是效果都非常好;RM解码器的效果也好了许多,不过对CPU的占用依然相当高,不知何故。


接下来是音频,9.10版使用了全新的音频接口。最令我激动的是让人烦恼的开机一段声音就异常的问题终于解除了,音效完全正常,这让我大大地感叹了一把升级的英明。



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修改:


貌似对用户权限的限制更加严格,不再能保存一些常用功能的权限(也许只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功能所在),加密和密钥的设置更复杂了(本来就没看懂过,现在就更看不懂,帮助也没说清),其实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搞成这样,我只不过是个个人用户,这样繁琐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好处。


增强云计算是个不错的改进,多了Ubuntu
One
,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存放、传输一些重要东西,对企业用户大概是个很不错的东西。


登录窗口更加成熟,因此设置变得简单了,跟Windows下如出一辙。


原来的“安装/卸载”变成了“Ubuntu软件中心”,多了一个分类界面,不过总体来讲区别不大。



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说现在已经是正式版了,不过Ubuntu毕竟是非商业的,问题仍旧会存在并且还不少。可能不仅是系统的问题,还跟我当前的硬件环境有关,大家姑且作个参考。


首先是关机,由于我当初是用wubi安装的,实际上是在NTFS制式下虚拟出的Ext3swap分区,这个问题可能跟这一点有关。退出GUI没有问题,但之后就时好时坏,有时很迅速就断电,有的时候则一直显示“Boot
Error”
或者“Deactivating
Swap”
然后干脆就不再动了,搞得我关机时经常要使用按Power键这样时尚的方式。


Network
Manager
(网络管理程序)也一直存在问题,帐号输入得很好但就是显示“连接断开”,这个问题在9.04版是没有的。还好仍然有命令行的拨号程序可以代用,不过方便度就差很多了,想断个网改个配置还得敲命令。


最后说一个跟Ubuntu本身无关的问题:万恶的Firefox,一开复杂的网页,尤其是Flash多的网页就狂吃CPUWin版也如此),干啥都不痛快。不过同学说他家电脑没有这个问题,莫非是由于我的电脑配置太可怜造成的?



别的什么一时也想不起来了,姑且就写到这里吧。最近有了学Python编程的想法,Python真是一个很简明的语言(甚至比Basic都好写),虽说是小众语言,但可移植性不错,学了之后好处还是很多的。不过这个问题大概得等到忙完这阵子了,现在就大搞特搞仍旧是不现实。


——右京样一于Ubuntu9.10

2009.10.31

的确许久没有更新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个“任意妄为”的人,用母亲大人的话说是“挂上弦儿就摘不下来”。直到最近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人生在世,有时候的确必须作出一些取舍。只有肯“舍”才能有“得”,这大概是“错过”与“过错”之间的微妙关系之一。

最近仍旧痴迷于小众物。我并不喜欢“非主流”这个词,也不希望被归入这一所谓“群体”。为了“非主流”而“非主流”,未免太做作,太愚蠢,有句广告说得有意思,“我选择,我喜欢”。不错,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出于“喜欢”这一简单而纯粹的道理。在你的选择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感受那些新奇的思想,去体验那些“常规”所得不到奇妙快感。人不堪其忧,我亦不改其乐。做到如此,方得其中真味。

最近对掌上设备又产生了新的兴趣。手机也好MID也罢,这些掌中新奇的小玩意儿是如此精妙,功能是如此完善,体验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御风”的飘渺感觉。不知道是我果真疯了还是“兴趣”本该如此。只是回到现实之后,颇有怅然若失之感。
htc Hero的确不错,如果在大陆卖的话一定会颇火爆;iphone/ipod Touch
的顺畅也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ZuneHD这样的神机应该全球发售才对……不过畅想究竟是畅想,大概这也是她美好的原因。

Ubuntu 9.10beta发布了,正在升级当中,但愿会有更好的体验——至少不要像现在这样,在我的机器上开一段机就会声音异常。大概像我这样明知没有意义却想要执着地去尝试的人已经不多了吧?

——右京样一

[原创]做题之害

 

做题之害,犹豫最大。夫犹豫者,思不顺,而后虑不周;前瞻后顾,心不得安。虽曰正确率高,然试题之所不能尽、作业之所不能终,其弊端实百倍矣。岂谓磨刀之不误伐薪之功乎?若夫做题之时一气呵成而无误者,战玉龙[1]、通天地,境界至矣,可谓之神[2]

——右京样一

[1]玉龙:指试卷,出自“战罢玉龙三百万”。

[2]此处为用典,老舍云:“考而不死可以为神”。

 

今天突然想到的关于电脑娘的论述

网友某桃有了新的电脑娘,我问他新电脑娘有没有“惊艳”的感觉,他不语,于是我想到了某网友曾经的签名。
 
原文:萝莉总是会老去的,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有御姐、人妻以及新的萝莉呢?
 
改版:电脑娘总是会老去的,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有HTPC、测试姬以及新的电脑娘呢?
 
 
今次的更新就这么多,打破除了公告外的最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