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在看过《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后想要写的,所以可以算作是EVA的“观后感”,然而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观后感。
想必每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人所喜欢,每位读者/观众也希望能够在他人的作品中找到点共鸣。然而代入感太强却也能给人增添不少烦恼。每每看到喜欢的作品,我都觉得故事中的世界正是我所处的世界,甚至里面的角色就是我本人。于是无论故事真实与否,都不由地随着故事中的角色神游其间,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而当目光终于从显示器或书本移开,却又感到“现实世界”不真切而可疑,往往要许久才能调适过来,而在这之后的某个时候自己的思绪又往往不由地转回到作品中,出神良久。
看EVA的时候再次体会到了这样的感觉。明知道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却还是追了下去;明知道旧剧场版结尾是故意留下的悬念,却还是希望有个明确而圆满的结局;明知道整个故事纯属虚构,在知道新剧场版剧情与之前不同后却还固执地为哪个才是True Story而踌躇不已。为了逃避之后的怅然若失之感,也因为害怕看到“结局”的临近,我还没有看目前最新的《新剧场版:Q》,至少要等头脑冷却下来再说吧。
据说庵野秀明曾表示EVA的TV版“结局”的目的是教育社会适应不良者,告诉他们滚回现实才是正道。不知道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但至少在我身上绝对是失败了。或许在多数人看来我本人对社会还算是适应的,然而毕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相互支持与制衡,很多时候这种适应状态只是一种伪装罢了。本学期恰好学习了医学心理学,其实EVA讲的就是一群心理障碍者的故事,其中如明日香对自己的厌恶、碇真嗣心中的矛盾等等我都深有感触,而对碇源堂这种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冷血作风甚至还颇为羡慕和崇拜。
“抛弃您的情感,走向理性的道路。”
这是小松老师在高中物理课上常讲的话。我本以为碇源堂就是这样的一个标杆,然而他的最终驱力只是想要再见到碇唯,从这一角度上说他的情感之强烈甚至超越其它所有角色。这里我似乎混淆了情绪情感和驱力的概念,看来我已经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其实EVA从头到尾都非常的反常识,根本不够作为科幻的资格。我本以为我自己不会喜欢上这类作品,却没想到深深沉迷其中,竟逻辑混乱地写了这么多东西,还带着我一直很看不顺眼的精神分析学派的自由联想的风格。莫非自己的无意识中真的带有反智主义的倾向?如果是的话,又是个令自己失望的结论。那么就先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