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的帝国时代……

没记错的话,现今被EA收购的WestWood公司是RTS(即时战略游戏)的奠基人。虽然私深爱着RTS,但可惜私不是个擅长这种游戏类型的人。记得跟桃子玩War3的时候,凭借开局狂刷才把APM刷到了70+,其中的有效操作大概也只有50左右。用心之仁兄的话说就是“渣”。除此之外,星际争霸到现在还没打赢过电脑,War3打简单难度NE依然会死等等让常人无法相信的战绩都曾出现在私身上。

其实私的RTS之路是从帝国时代开始的。不,准确地说是从帝国时代:罗马复兴开始的。

那时候私大概还很小。只是有一次见到了表哥在玩,他对私说:“这是一个很费时间的游戏,但是很好玩。”。之后就第一次接触到了RTS,在表哥的指导下学会了基本的操作。可惜私当时英文水平太烂了,在主菜单都看不懂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将游戏进行下去,并且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不能等他研究完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之后就玩到了帝国时代2和其资料片征服者。那是整个帝国时代系列最耀眼的光辉,也是私玩得最好的一作(虽然实际依然很悲剧)。记得还和桃子在对战平台玩过一段时间,虽然私基本没赢过,但是想想还是蛮怀念的。

私不明白为何帝国三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大概是节奏太慢,大概是画面在当时太过超前以至于大众的PC还拖不动,大概是平衡性还不够好等等。之后的酋长争霸和亚洲王朝也是同样的悲剧。如今全效工作室已然解散,虽然Big Game Huge还在并且为我等保留了一线希望,但没了全效的帝国时代还是帝国时代么?至少亚洲王朝的亚洲文明真的不是很像帝国时代曾经的样子。

升级了PC,终于可以拖动帝国3了。玩日本战役时果然又延续了私RTS一贯的悲剧。然而即使能跟简单难度的电脑打打,也还是很不错的。

另:虽然亚洲王朝明显是以日本为中心制作的,不过个人觉得日本真的不是很强。相比之下高输出的中国倒是更厉害一点呢。

开源界的大神真多呢……

其实私最开始用ubuntu的时候没有想混迹于ubuntu中文论坛,不过后来为了提问和找资料才进去了,并且在犹豫许久之后从Gnome转投了KDE,于是就在kubuntu板块灌水了。说是灌水,真的是灌水,因为很多东西私都不太懂,只是自己常捣鼓KDE的图形界面而已。之后就认识了心之所在(qiii2006)。

后来进kubuntu板块的时候多扫了一眼,他是kubuntu板块的版主。

由于ubuntu本命环境是Gnome,所以KDE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乎必须要去看wiki。又多扫了一眼贡献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再一查,此人是ubuntu wiki管理员。

随着对KDE的深入了解,开始更多地搜罗KDE的资料。KDE Userbase成了常去的地方。翻到Dolphin(KDE文件浏览器)的时候扫了一眼图片,其中一张图上赫然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再一问,Userbase中文是这位心之仁兄翻译的……

经常逛他网志,里面有个人也和私一样常评论文章,叫CS Slayer,并且多次鼓动私转投Arch Linux。私当时想此人居然能玩好Arch看来一定挺强,不过没怎么在意。

由于wordpress留评论支持输入自家网志的地址,于是顺藤摸瓜过去,找到此人的网志。一进去私就惊了,整个网志的界面完全是KDE Air风格。再一看,主题是自己做的……看了几篇文章,此人编程功力不是S级至少也算个A级……

前几天又无聊,再光顾他网志,看到“伪·通向fcitx之路”这帖子,私彻底惊了……此人是Linux下“小企鹅输入法”(Free Chinese Input Toy for X,Fcitx)的开发者之一……

作为一个干什么事情都半吊子的人,私能见到这么多活的大神,还真是令自己感到惊讶呢……

信手闲话:Python的函数/kubuntu10.10和KDE4.5/文本编辑器

信手闲话:Python的函数/kubuntu10.10和KDE4.5/文本编辑器

函数……果然是高级的玩意。高中时候就不太玩得好抽象函数的变换,没想到这一悲剧竟然延续到了编程上面(请忽略私的偷换概念)。

比如私搞不懂为什么python的函数不允许给第一个变量赋默认值,搞不懂keyword-only parameter的作用,搞不懂parameter和arguement的区别,等等……

于是乎……果然还是有不少要学的东西。

/

在虚拟机里装了kubuntu10.10 alpha2,默认环境KDE4.5。很多很好的改变,比如托盘展开被Windows带坏了,比如多了个Webkit浏览器(虽然兼容性远不如Google Chrome),再比如多了个默认输入法配置程序(虽然是个GTK程序),都让kubuntu用起来轻松多了。

/

私在用Vim写这个。不过其实真正用来写网志的编辑器是Emacs。Emacs几乎能称得上是一个小型操作系统,功能真的很多,并且居然支持“超文本咖啡壶控制协议”(顺带一提,这是个IETF的恶作剧,另外其中定义的一个错误叫做“我是茶壶”,参见这里)。只可惜弄来弄去都学不会那里面的一些热键,最后还是只能暂时用着Vim,有时间私会再去学的。

KDE下有个文本编辑器叫做kate,也是很不错的,至少它的图形界面(菜单和图形化的设置界面)是做得最到位的。真希望kate能和Vim的特性合起来。 #这里私补充一下,新版本(KDE4.2以后)的kate有一个Vi input mode,可以用Vi(Vim)的方式进行编写。可惜的是kate没有windows版,所以目前似乎只能Vim一条路走到黑了。

/

后记:貌似这几天都是每日一志的样子呢。记得“编程随想”大神最初创立网志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逼自己写点东西,私的现状和他颇为相似。不过不知私会不会和他一样最终让自己写东西变得容易些……

OpenSUSE11.3,倒计时……

OpenSUSE倒计时牌

很早以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Linux桌面的唯一希望是OpenSUSE。深层意义大概是因为其他Linux发行版主要是为爱好者、“玩家”准备的,只有OpenSUSE真正把“广大桌面用户”作为主要的对象。

类似“唯一希望是OpenSUSE”的话说出来的时间大概也比较早了,那时ubuntu大概还没有发展起来。然而无论现在ubuntu做得多好,OpenSUSE的功绩都是不应被遗忘的。OpenSUSE11.2私曾用过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因为软件源问题,放弃了。如今11.3发布在即,不能说“激情重燃”吧,至少在其他众多发行版在私新PC下屡屡不顺的时候为私注入了一点新的希望,也称“念相”,人活着实际就图个念相。

OpenSUSE也是一个以“稳定”优先的系统(至于您装它提供的SVN则是另一回事),但也并不惮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因而在系统核心层面支持是相对理想的——既不像Debian那样过于注重稳定而舍弃了众多新硬件,也不像很多发行版盲目追新带来众多的错误。似乎也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要相信德国人的严谨。”,更何况这还是Novell的产品。

新要素……有意了解的同学可以点击这里速览(Take the tour,这样翻译大概没错)一下(不过鉴于私网志的人气,大概不会有人这样做)。11.2已经很老了,所以看上去新要素有些多也有些杂乱,在此私只把自己感兴趣的列一列吧。

Linux 2.6.34内核:
支持大量未发布的(和新发布的)英特尔处理器与芯片组
增强虚拟化技术
适用于新硬件的更好的能源管理

私一直很搞不懂像Ubuntu这样相对激进的系统为何在换内核上这么谨慎。外包装工作做得再好,面对日新月异的硬件,没有好的内核都是不可以的。OpenSUSE在这一点上反倒成了先行者。

图形驱动方面:
X.org 7.5和 xserver 1.8
ATi、Intel与Nvidia显卡默认开启KMS (Kernel Mode Setting)
Nouveau成为默认Nvidia显卡驱动
Radeon视频驱动(Radeon video driver)取代Radeonhd驱动

驱动……大概是A卡Linux用户永远的痛。在Windows下用MobilityHD5650显卡,传感器回报温度50度,到了Linux下,用开源驱动温度就是65-75度,用闭源驱动根本连系统都进不去。于是有人(CS Slayer大神,fcitx的开发者……之一)建议私用适合追新党的Arch。不过在虚拟机里跑了之后发现硬盘分区每次都会失败。这样一个连桌面都没的按说非常强大系统在虚拟机里跑竟然出了问题,在私家中只有一台好用的PC的情况下,怎么敢尝试实装?看来私的水平也就是ubuntu、OpenSUSE这些。如今大概只有OpenSUSE可以小小地期待一下,期待X.org、KMS和Radeon驱动。

KDE桌面:
KDE多点触控设置工具(Synaptiks touchpad configuration tool)支持
附带KSuseInstall软件安装程序
KDE升级程序(KUpdateapplet)支持发行版升级(dist-upgrade)
默认GTK主题使用Oxygen-molecule

都是重量级的东西。
先是多点触控。私的笔电就是多点触控的触摸板,这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不过KDE的缩放操控要想赶上Mac OS那流畅度尚需时日。
在Kubuntu上一直没有好的图形化软件(软件包)管理器(KPackageKit实在难堪大用),OpenSUSE却附带了很多(上述的只是部分),Novell不愧是KDE的银级赞助,没让私这个KDE控失望。
Oxygen-molecule主题私在kubuntu上是用过的。虽然需要加载一套GTK主题引擎,但是最后的效果非常的和谐,除了没有窗内动画以外GTK程序的外观几乎和Qt程序无异,给人以非常舒服的感觉。

Gnome桌面:

由于私不是Gnome粉,就懒得翻译了。只说一点:Gnome3.0功能预览——Gnome Shell和新的辅助堆栈管理(accessibility stack)。该懂的人会懂的。

暂时就这些了。总之……OpenSUSE加油!开源界加油!

后记:仔细研究特性列表后发现几个翻译上的错误(唉,都是新玩意儿,不太好搞懂),现已修正。如有E文高人发现其他错误,还望多多指正。

ideapad Y460到货

今日订购之ideapad Y460到货,恰逢学校委托非编任务,甚好。

硬件方面,双核超线程 2.13GHz的Core i3、2G DDR3 1333内存、Mobility Radeon 5650。
16:9屏幕,非编时较之4:3甚强,然纵向很有些拮据,私以为所谓“黄金比例”,或只在观赏影片时有用;日常办公,16:10方是最佳。
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皆令人满意,然色彩还原似乎有些问题。白色是纯净的白色,而灰色给人略带茶色之感。不知是私看惯了原先那台PC的色彩效果还是屏幕本身存在问题,不过无伤大雅,也就不打算去更换。
至于摄像头、麦克风云云,有与没有,关系甚小,不予考虑。

温度控制方面,私平时只启用i3上之集成卡,日常工作甚凉爽;切换至ATi并烤机时则甚热,或与夏季有很大关系。

系统方面,虽为Home Basic,但日常应用已足够(何况还可Hack注册表开启诸多Aero效果),在Win下首要保持的是系统稳定,故便不打算用纷繁的软件破解。日后装Linux,折腾机会颇丰。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信手闲话:重装Kubuntu/Chrome问题解决/关于Linux新手揽胜

前几日胡搞OpenSUSE,显卡驱动存在问题,刷新错误且效率异常之低,更新后未果,且包管理方式实难适应。况KDE4.44已进入kubuntu之ppa源,遂决定换回kubuntu,未曾想如此却解决若干旧问题。

Google Chrome曾有部分网站字体不渲染之问题,升级后重装Chrome,矢量渲染已正常,想是为视觉效果一致,私曾装某GTK主题引擎之故。前几日CPU温度有时异常飙升至90度——奔腾M系90nm工艺,温度高于当今较新CPU,但高于85度必为异常——以致用PC时常提心吊胆。重装后亦解决,不知何故,或与KDE4.44有关,私或将前去官网披阅发行注记。

私曾提到《Linux新手揽胜(三)——发行版的选择》,却终未完成,除去私较懒这一原因外,更因私实无甚资格评说。私真正能称得上“用过”的Linux发行版仅有ubuntu(kubuntu、xubuntu)与fedora,Debian、OpenSUSE则浅尝辄止,Arch等甚至未曾安装;况发行版于官方往往有详细介绍,无需私再赘述。私或将写些与KDE体验相关之文章,可使更多用户了解、体验KDE,甚善。

另:整篇文章本已写好,发表后文中内容竟皆失,惟余空白,私未留底,只得重打,甚奇亦甚恼。

信手闲话:仙剑奇侠传五Logo/kubuntu10.04/被精神病

虽然从2002年开始国产单机就每况愈下,不过近些年的一些作品还是让私看到了希望。《仙剑奇侠传四》虽然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制作组(前“上海软星”)的用心;《汉之云》、《云之遥》作为大宇十分重视的作品,也不可不说是颇具匠心。今年的两款——《仙剑奇侠传五》和《古剑奇谭》也算是两部我十分看好的作品。虽然看到仙五那有些过于艳丽的Logo还是有些许遗憾,但也已经得到了满足。据说是今年制作完成,但愿审批可以快一点,早日推出。

因为GRUB的Bug延期了一天,kubuntu10.04终于还是发布了。可惜私翻箱倒柜也未能找到一张空的光盘,又由于担心硬盘安装会出现什么问题,最终还是用了wubi。一两月后私或考虑买一台新笔电,到那时再尽情享受或许也不迟吧。后半年的KDE4.5加油,当然Gnome3也要加油,有竞争总是好事。

最后再说说被精神病的徐林东。这是私写这篇闲话时才看到的内容。不知还有多少上访者还在精神病院中痛苦难熬,面对这样的无奈现实,我等究竟能做些什么呢?如果诸君如私一般有识却无胆,不妨仅仅是做些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如今所谓“不明真相的群众”实在还是太少了,形不成一个汇聚的力量。如果更多的人变得“不明真相”,怕是这些狗官不自危也难。

冷饭版的《刃》

前几天心血来潮,弄来了Vegas Pro 9.0,准备拿它做点什么,可惜我现在一没时间二没素材,于是就想拿原先的MV开刀。于是乎想到了《刃》的种种,想必这部MV很多网友也已经看过了。《刃》应该算是我最最用心的一部作品,前后历时半年多才完成(其实是小半年都在拖稿),可惜为了赶上监制(灵魂,也就是Anl)提出的发布日期,加上自己的PC实在是不济,还是有不少遗憾(特别是结尾部分仓促了)。于是乎弄出了个所谓的“SpecialEdition”,或称“增强版”,不过您愿意叫什么都好,我个人的推荐称呼是“冷饭版”。
虽说《刃》很好,但是我除了MV本身以外所有的素材都已经由于空间拮据而被Del了。所以最多只能做些外包装工作,期待更精彩内容的网友也许要失望了。

工程的构思和进度:
画面长宽比改为16:9宽屏(实际上是截去了血槽、Credit数据),分辨率大幅上升到640×360(其实没有多大意义,304×224已经是游戏的最高分辨率了),另外再多加入几个由于仓促当年没有加入的片头、片尾特效,片尾的Staff也略有修改。

最后要说一下,如果真的有好事者看到这段文字(我怀疑根本就没人到这个破地方),请权当个笑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