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下雪了,还下得颇大,想必今天路上交通压力会更大,本来打算这两天清闲去买点东西,看来困难就更大了。
未分类
Ubuntu9.10体验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Linux死忠,也并非对Windows缺乏好感,只是单纯地喜欢尝试新鲜事物。Linux和Windows各有千秋,希望这篇文章不要引起“哪个系统更‘好’”这方面的讨论,如果要讨论,关注与优点和缺点本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有价值的话题也许更好。您说呢?
尝试Ubuntu9.10(包括beta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问题依旧存在,但进步也是可以看得到的。不过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太忙(其实太懒也是一大原因),一直没有写出自己的完整体验。趁着这此的空闲,我打算把它写出来,也算是为想体验Ubuntu的Windows
用户提供一个参考。
首先说一下版本。Ubuntu的版本命名方式是根据发布的年份和月份定下的,“9.10”意味着是2009年10月的发行版,而非意味着隶属于“9”系列。Ubuntu通常每半年就会有新的发行版,其中会包含一些系统上的关键更新(通常意味着核心方面的重要进步),而一些小修小补则通过日常的更新完成。也许初用Ubuntu会对它如此频繁的更新感到非常不习惯。这也是Ubuntu的“追新”理念所决定的,每次的版本号进步可以看作windows中的“Service Pack”,如果您很看重稳定性,则不妨考虑LTS(长期支持)版本,每个LTS版本将提供三年的支持,三年之后新的LTS版本将会发布。
说了这么久终于进入正题——9.10版本的改进。
界面:
升级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界面的变化。登录界面趋于成熟,并且进入系统的动画也变得华丽很多,默认主题Human做了相当多的调整,图标变得更加晶莹圆润,可惜的是在我个人看来,默认界面仍旧说不上“赏心悦目”,现在我仍旧在使用“清爽”主题。界面方面一个颇有争议的修改是字体,9.10的系统字体竟然默认开启了点阵,点阵渲染出现在2009年的系统里未免太不和谐。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家父就很喜欢点阵,说这样看得更清楚。不过点阵仍然可以去掉,但可能得费点劲敲命令了。
关于视觉效果这方面的改动不算太大,原来的特效还都在,只是原来关闭窗口的动画变成了打开窗口的,现在的关闭窗口动画则变成了单纯的淡出。
视频、音频和娱乐:
视频方面,播放器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全屏下控制器消失和出现有了淡入淡出效果,并且闪烁现象也消失了。MKV、FLV的解码器无论是性能还是效果都非常好;RM解码器的效果也好了许多,不过对CPU的占用依然相当高,不知何故。
接下来是音频,9.10版使用了全新的音频接口。最令我激动的是让人烦恼的开机一段声音就异常的问题终于解除了,音效完全正常,这让我大大地感叹了一把升级的英明。
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修改:
貌似对用户权限的限制更加严格,不再能保存一些常用功能的权限(也许只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功能所在),加密和密钥的设置更复杂了(本来就没看懂过,现在就更看不懂,帮助也没说清),其实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搞成这样,我只不过是个个人用户,这样繁琐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好处。
增强云计算是个不错的改进,多了Ubuntu
One,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存放、传输一些重要东西,对企业用户大概是个很不错的东西。
登录窗口更加成熟,因此设置变得简单了,跟Windows下如出一辙。
原来的“安装/卸载”变成了“Ubuntu软件中心”,多了一个分类界面,不过总体来讲区别不大。
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说现在已经是正式版了,不过Ubuntu毕竟是非商业的,问题仍旧会存在并且还不少。可能不仅是系统的问题,还跟我当前的硬件环境有关,大家姑且作个参考。
首先是关机,由于我当初是用wubi安装的,实际上是在NTFS制式下虚拟出的Ext3和swap分区,这个问题可能跟这一点有关。退出GUI没有问题,但之后就时好时坏,有时很迅速就断电,有的时候则一直显示“Boot
Error”或者“Deactivating
Swap”然后干脆就不再动了,搞得我关机时经常要使用按Power键这样时尚的方式。
Network
Manager(网络管理程序)也一直存在问题,帐号输入得很好但就是显示“连接断开”,这个问题在9.04版是没有的。还好仍然有命令行的拨号程序可以代用,不过方便度就差很多了,想断个网改个配置还得敲命令。
最后说一个跟Ubuntu本身无关的问题:万恶的Firefox,一开复杂的网页,尤其是Flash多的网页就狂吃CPU(Win版也如此),干啥都不痛快。不过同学说他家电脑没有这个问题,莫非是由于我的电脑配置太可怜造成的?
别的什么一时也想不起来了,姑且就写到这里吧。最近有了学Python编程的想法,Python真是一个很简明的语言(甚至比Basic都好写),虽说是小众语言,但可移植性不错,学了之后好处还是很多的。不过这个问题大概得等到忙完这阵子了,现在就大搞特搞仍旧是不现实。
——右京样一于Ubuntu9.10
2009.10.31
的确许久没有更新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个“任意妄为”的人,用母亲大人的话说是“挂上弦儿就摘不下来”。直到最近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人生在世,有时候的确必须作出一些取舍。只有肯“舍”才能有“得”,这大概是“错过”与“过错”之间的微妙关系之一。
最近仍旧痴迷于小众物。我并不喜欢“非主流”这个词,也不希望被归入这一所谓“群体”。为了“非主流”而“非主流”,未免太做作,太愚蠢,有句广告说得有意思,“我选择,我喜欢”。不错,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出于“喜欢”这一简单而纯粹的道理。在你的选择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感受那些新奇的思想,去体验那些“常规”所得不到奇妙快感。人不堪其忧,我亦不改其乐。做到如此,方得其中真味。
最近对掌上设备又产生了新的兴趣。手机也好MID也罢,这些掌中新奇的小玩意儿是如此精妙,功能是如此完善,体验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御风”的飘渺感觉。不知道是我果真疯了还是“兴趣”本该如此。只是回到现实之后,颇有怅然若失之感。
htc Hero的确不错,如果在大陆卖的话一定会颇火爆;iphone/ipod Touch的顺畅也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ZuneHD这样的神机应该全球发售才对……不过畅想究竟是畅想,大概这也是她美好的原因。
Ubuntu 9.10beta发布了,正在升级当中,但愿会有更好的体验——至少不要像现在这样,在我的机器上开一段机就会声音异常。大概像我这样明知没有意义却想要执着地去尝试的人已经不多了吧?
今天突然想到的关于电脑娘的论述
[转]绿坝通知出台始末:“国际通行做法”误导李毅中
转载:时代周报 作者:李瀛寰
8月13日,工信部宣布:“中国不会强制要求在个人电脑及其他消费产品上大规模安装绿坝互联网过滤软件。”至此,纷纷扰扰2个月的绿坝事件终告一段落。引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预装通知,其出台的真相究竟如何?
“国际通行做法”惹争议
时间回到2个月前。6月16日,北京西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大院一如继往地平静。
“强制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一事曝光一周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绿坝的质疑中夹杂着对工信部政策的拷问,铺天盖地,汹涌而来。
一个星期以来,外界的风暴、声浪在工信部大院里被化为无形,“大家按部就班,没什么太多感觉”,在一位工信部官员看来,“但我们内部能感觉到,软件服务司的压力非常大。”
但6月16日这一天,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真的生气了。
“我们也不太理解,这件事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工信部科技司一官员说,“工信部(包括原信息产业部)政策出台一向都是谨慎的。”
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另一位工信部官员也谈到:“为了拟定一个政策,我们有时请部委下属的专业单位提供参考意见,共同探讨,十易其稿都是少的,20多遍地改,然后才送交主管司局级领导,再听意见,再改。历时半年,很正常。”
在绿坝风波中,两家软件企业的背景逐一浮出水面,绿坝软件的走向也清晰可见,但有一件事一直没有披露,即要求出厂PC预装绿坝软件的“5月19日通知”是如何从工信部发出的呢?而且,随着整个事件的逐步公开,人们越发不可理解,这样一个草率的政策何以从工信部出台?
“其实,绿坝软件早就在网吧、学校开始安装,而且一路畅通”,在行业资深人士、一软件公司副总裁看来,“从郑州金惠和北京大正两家公司购买软件的4170万元已经花出去了,由政府买单。软件服务司当然希望看到绿坝软件安装得越多越好,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功在千秋。”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让绿坝更加普及,主推绿坝的软件服务司副司长陈英想到了新出厂的PC。“在网吧、学校一直是强制安装的思路,这时继续沿用这个做法”,据上述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当5·19通知送交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签字的时候,李毅中对这一做法曾有疑问:“这么做是否可行?”
对此,软件服务司以“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来汇报。这句话打消了李毅中的疑问。
李毅中一年多前上任工信部部长,此前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再之前李毅中在国务院国资委、中石化等国资系统工作30多年。“非软件专业”人士李毅中,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询问了专业的软件服务司,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于是,“绿坝文件”就这样从工信部大院直接下发各大PC企业,要求从7月1日起出厂的电脑必须预装绿坝软件。
这不是国际通行做法吗?怎么在中国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李毅中有困惑很正常,因为此刻他还不知道自己被误导了。
软件服务司的“盲点”
“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不仅是软件服务司给李毅中的答复,在绿坝风波的初期,工信部其他部门也曾咨询过软件服务司,软件服务司还是这句话。
于是,6月9日,工信部相关人士面对媒体时表示,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这的确是国际通行做法。但是,“强制安装”可不是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绿坝一事非常关注,在他看来,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这是全世界普遍的做法,但他强调,是否在家庭电脑中安装过滤软件,应该由用户个人决定。
“有一些国家是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但都没有强制安装”,在上述这位软件业的资深人士看来,“绿坝一事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工信部出资免费提供过滤软件,这的确是国际通行做法,另一个是强制安装,这是软件服务司想达到的目的。结果,一个国际通行做法的说辞,把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这就是绿坝事件的根子。”
在绿坝事件中,“为了更大范围推广绿坝,再加上在网吧、学校强制安装的顺利,让软件服务司产生了‘盲点’,他们以为自己理由充分”,资深人士如此说道,“国际通行做法这个理由在工信部内曾得到认可,毕竟很多人不是专业人士。”
而正是国际通行做法之外的“强制安装”引起了轩然大波,据伍德克透露,绿坝一事曝光后,国外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分别约见政府部门,但这种单独进行的沟通都未得到正面回复。后来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6月16日,李毅中接到了19家行业组织的联合致函,据看到这封信复印件的知情人士称,信中强调:“这个计划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安全、隐私、系统可靠性、信息自由流动以及用户选择。我们呼吁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实施这些要求。”
这19家行业组织来自全球,都是行业里的“重量级人物”,包括美国商会、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包括日本、欧洲和加拿大的行业组织也参与了署名。
据传言,李毅中接到这封信后,在弄清了“国际通行做法”原委后,“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软件服务司”。
同时,关于绿坝软件本身的安全性也被各方质疑。
但是,政策文件已经发出,面对19家行业组织发来的信函,工信部选择了沉默。彼时,离政策执行的时间点—7月1日,还有一段时间。
“文件考虑不周”
然而,6月26日,绿坝一事风波再起。当天,22家行业与贸易协会联合致信中国政府,请求重新考虑要将“绿坝”软件安装到所有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个人电脑上的决定。
来自高层方面的询问很快到了工信部,压力陡然升级。
“随后,工信部决定,暂缓安装。”知情人士说。
在外界的高度关注中,6月30日晚,就在绿坝软件要被按照5•19通知强制安装的前一天,工信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宣布,由于“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绿坝软件”。
曾联名上书的国外行业组织对工信部推迟安装绿坝一事,都表示了赞赏。伍德克就认为,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暂缓安装,其实是一种避免丢脸的做法,也是明智的做法。暂缓到何时,没人知道,也许一直暂缓下去也说不定。暂缓,这等于已经宣告,不强制安装了”,软件业资深人士说这些话时,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网民的胜利。”
暂缓安装之后,绿坝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正如预料,8月11日,李毅中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会强制要求在个人电脑及其他消费产品上大规模安装绿坝互联网过滤软件,但将继续在学校、网吧及其他公共场所安装绿坝软件。
李毅中强调:“这个文件的缺点、毛病是考虑不周,没有表述清楚,给大家的印象好像是强制性的,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善意的,都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李毅中也指出,绿坝软件“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正在进行改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更好的软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加市场化”。
“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对工信部而言,并不容易。”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其实,这本来就是一场不该发生的风波。
用了这么久,还是觉得WLM最好……
几首可能不太出名的歌曲
《アンインストール》(《Uninstall》)
《星の在り処》(《星之所在》)
《Prototype》
《空から降って来た少女》——纯音乐,《天空之城》的原声之一
被数学凌辱了……
我崇拜数学,但我不擅长数学。
貌似任务又完不成了……
我果然是懒人……每次放假前都雄心壮志,结果最后总要拼命狂赶……